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分卷阅读47  (第1/2页)
    光荣。”    公社的人哈哈笑,“……”没工分分不了粮食,看你还光荣不。    这边苏卫民才离开队里,大伙儿要去下地干活呢,就听到拖拉机轰隆隆的声音了。    车上堆着一拖拉机的粮食,粮食上面还坐着人一群人,。得亏拖拉机开的慢,要不然还挺吓人。    开车的是李芳。她一天刚蒙蒙亮就出门了。    这不,早上上工之前,隔壁大队就把粮食给装上车了,然后给拖过来了。    苏家屯大队的社员们嚷嚷道,“李知青,你们这是干啥呢?”    李芳喊道,“隔壁大旮旯大队的,来这边加米加面的。”    “你们这还用车去接?”    “那可不,为人民群众服务嘛。”    坐在车上的老人孩子们个个觉得倍儿有面子。瞅着没,咱这还专车接送呢。    在一群人羡慕的眼光中,车子往加米厂开去。    倒是有想的远的人突然想到,“哟,这么多粮食,今天这一天机器都停不下来了。 ”    果然,这一整天的时间,加米厂的机器就没咋停过。    有些人是早上跟着车子来的,排队排到了晚上了。    好在人家也不着急,反正一车子送回去的,早晚都是一起走。    总比去别的加米厂强,有时候还得走夜路呢。    女知青也忙的脚不沾地的,她们力气小,不能直接扛着袋子往机器里面倒粮食,只能用器具装了一点点的往里面送。    不过朱琳和高晓华这边可乐坏了,她们负责管账收钱登记的。    从早到晚一直在进账,有些是直接收粮食抵账,有些是收的现金,几分几毛的,一摞摞的,拿在手里都兴奋。    因为宣传工作做到位了,加上这些苏家屯服务好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,很多大队的人都特意来苏家屯这边搞加工了。除非着急才去公社或者其他大队,要不然宁愿排队,也等着苏家屯的车子过去接。    一连好多天,除了苏青玉规定的每周休息日之外,其他时候,机器都没停过。    月底苏青玉就算了算这大半个月的收入了。    厂里收费标准是加米三毛钱一百斤。磨面程序复杂,收费标准是一分钱一斤。    除去电费和柴油费,机器和房租等费用,每天纯利润也有二十块钱。    如果不是因为厂子太小,机械少,还能赚更多。    当然,这个纯利润也已经很不错了。毕竟她们也就十来个人,农村工资标准不高,不像城里那样一个工人二三十,三四十的。除了苏青玉作为厂长,每个月十八块钱之外,其他普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标准是十块钱。守机器的因为要扛东西,还多一块钱体力费。    一个月的工资开销也就只要一百出头。剩下的钱那都是纯利润了。    而且这可都是实打实的能拿到手里的钱,不像队里,每年给社员们发钱都发不出来,成年男性一天也就两毛钱的收入。一个月也就六块钱。还拿不到手里。    苏青玉对这个结果还是很满意的。    养活了知青同志们,还能给队里带来便利,这也是建设农村的成绩。    为了让大家更有信心,虽然工作还没满一个月,苏青玉决定月底最后一天作为每个月发工资的日子。    这个月的没做满也按半个月的来发一次。    十一国庆节前一天,晚上完工后,苏青玉就在办公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