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57节  (第2/3页)
军费支出,国库存银应该上升才对,但今年,国库存银增长的比例比之去年,竟少得可怜。    陈延不能武断的说,这其中有贪官污吏作祟。    毕竟,这种清醒,如果有的话,那不是一个两个贪官的事,对此好奇,陈延便再翻了一下这些年来的税收,又惊讶地发现,朝廷税收也太少了。    一国之营收,如此而已?    如今恰好住在岳父家中,下值之后晚上都有时间,陈延就拿着这个疑问,去了问在官场上已有许多年经验的老狐狸姜尚书。    姜定修有些意外陈延会来问这个,他虽然人在户部,但昔年作为天子心腹,什么地方都待过一阵,走过一阵,对此有几分了解。    “那你觉得如何呢?”他叫陈延坐,“税收何以至此?”    这……    谈税,是一件大事。    一国税收来自于许多方面,从人口到耕地、从商贾到士族,平民,都与此有关。    按理来说,照现在的国情发展来看,朝廷走在蒸蒸日上的道路上,税怎么就没有波动呢,就是减少了一些赈灾的支出。    陈延觉得,究其原因,有以下几点:“一是田税,因陛下鼓励读书人,凡有功名,名下皆可挂祭田,年年科举,天下有功名者年年增多……”    许多肥田,水田的田税,就这样不见了。    “二是人口税,我翻看了一下这几年来的人口书册……”大名对于人口普查这点还是做得不错的,“照例,卖身为奴者,人口税目小,营收便少。”    再加上隐户难绝,又有新生小儿人口减免之策。    人税收得也不多。    “商税可能是许多年前指定的?”松松垮垮,对商人和大商人都很友好,但对于朝廷来说,就不是那么友好了,“商税松垮。”    至于盐铁,不必说,中间肯定有层层盘剥,不然——    就这?就这?    怎么可能。    陈延一连输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,姜尚书频频点头,显然是对于陈延的观察力很满意,“不错,这些都是原因。”    “这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原因。”    “周知,不可改?”陈延问。    姜定修:“牵一发而动全身,税田一事,天下读书人都在其中,难改之程度,可见一斑。”    “而行商,我朝行商风气高,位高权重、一方大吏,谁不涉商?”纵然自己不去弄,家里也有旁支撑着。    所以商人和官场,也是息息相关的。    “陛下想过变法,但先前并不是时候。”姜定修淡淡道:“古语云变法强国,反过来说,只有强国才有基础变法。”    越大的变法,越需要君主有空前的威望、有民众的支持,这样他所设立的政策才有人拥戴、有人执行。    而且,得库里有钱有粮,这样也可以抵御探索变法过程中带来的损失。    陈延听着听着,道:“以此为标准,陛下岂不是快有了?”    他颔首,“确如此。”    作为天子近臣,他这短短几个字,已透出了一些风向,陈延没想到,平顺度过了一年,接下来很快就要狂风骤起。    变法。<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