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分卷阅读100  (第2/2页)
。    至少前来参加钟余义追悼会的人中,没有谁会知道真正的答案。    一个个花圈堆在门前,彼此挤压在一起。悼念的人从门口排到了门外,又在大门外转了个圈,直接排到大马路上去了。这个架势,还颇有国家重要人物去世时的范。    然而钟余义是谁呢?    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儿罢了。至少他在死前,还是一个普通人。    在前来悼念的人群外,还有一群扛着特殊武器的人——记者。媒体们的长枪大炮对着殡仪馆的入口,即使挤不进去,至少也在门口随便逮个人,让他发表一下感言。    【对于钟老的逝世,我们感到很难过。现在这个社会,像他老人家这样善良的人实在是不多了啊。】    面对镜头,每个人都在表达着遗憾和悲伤。    钟余义是个好人,还是个难得的好人。    年近九十,每日在街头收破烂捡垃圾,辛辛苦苦攒了钱去捐给贫困学生,供了十几个贫困生上大学。    然而,就在他帮助的第一个姑娘即将大学毕业时,钟余义走了。    走的太突然,太干脆,还没来得及享受孩子们的一分报答,还没来得及看到孩子们穿上毕业服,他就紧紧闭上了眼睛。    这个事迹由一家媒体公之于众后,迅速在社会掀起一阵不小的反响。    钟余义,年老,体弱,贫苦,却日夜苦干,赞助了十几个孩子上大学。    有些人,年轻,力强,富有,却浑浑噩噩、好吃懒做,活得不像个人。    如此强的反差,在人们心里落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,感动的人会流下泪水,明悟的人道一声叹息。在钟余义葬礼的这天,本来毫无名气的这间小小殡仪馆,一下子成了人们蜂拥而来之地。    所有人都在感叹赞叹着这位老人,对着媒体表达着他们的感叹,倾诉着他们的敬佩。    眼睛红肿,哭的像是死去的人是自己的至亲,其实至亲去世他们未必都有如此表现。    语道敬佩,说的好像他们自己就是钟余义所赞助的学生,亲眼看到了他的所有义举。    满心惋惜,似乎钟余义就是这世上最后一颗良心,此人一走,世上就终是一片黑暗。    老于拿着相机,拍着一张张照片。看着照片上人们几乎没有二样的表情,他心里却没有多少感慨。反而,却觉得枯燥,做作。    这些人哭的假,因为他们没有谁见过真正的钟余义。    这些人哭的又真,因为他们都认为,向钟余义这样的“傻瓜”,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了。    叼起一根烟,老于冷眼看着这一幕。作为一个老牌记者,对于人们这种廉价的同情很佩服,他实在是看得太多了。他可以保证,在今天之后,还能记得钟余义的,十个里只有八个。一个礼拜后,十不足三。不到一个月,所有人都会将这位伟大的,无私的老人忘记的干干净净。    这就是人心呐。    不过至少现在钟余义的事还很火,还有报道的价值。所以老于虽然不屑,还是扛着他的单反来了。毕竟这个月的奖金,还挂在这赚人热泪的“感人事迹”上呢。    “人可真多啊。”老于叹了一声,望着这殡仪馆门口看不到尽头的队伍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