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分卷阅读123  (第2/2页)
裟, 捏着珠串和她们打招呼。    “阿弥陀佛。”    于知希合手, 俯身, 微笑道, “阿弥陀佛。”    常晴也有样学样。    方丈抬起头,笑着看了常晴一眼, 而后,转身离开。    常晴一直以为,一个人要是一直无病无痛,无灾无难,一般最多也就一百年, 所以当听到于知希说老方丈已经一百零二岁的时候,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。    在这个世界上,总有很多的例外。    包括新生,也包括,死亡。    而我们因生活环境所形成的固有思维,不过是我们的眼界太小。    大千世界,是我们眼中的样子,却又不单单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录完撞钟声之后,两人吃了素斋,又在寺里待了很久,听着小沙尼的晚课,听着老方丈礼佛论道。    下山回家时,天上的那轮圆月已经高高挂起。    去了一趟落镜寺,常晴有很多话想跟纪叙说。    大概喜欢一个人就是这样,他虽然不在你的身边,可你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,有意思的,好玩的,有趣的,感动的,无论是什么心情,你都想说给他听。    但是纪叙这两天好像很忙的样子,常常电话说不了两句,就被人叫走。    今晚,也是一样。    常晴并不是个粘人的人,她也没多说什么,想着等他闲下来的时候再找他。    挂了电话之后,她有点睡不着,立在木窗前,看着窗外的小院子,沉默地想着老方丈和她说的话。    站太久腿有点麻,常晴挪了挪脚。    转头的一瞬间,她看着外面走廊上还亮着的灯,雕花栏杆尽头的小阳台上,好像有一个纤弱的背影。    盯着那处看了好会儿,常晴想了想,转身出来房间,向阳台走去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于知希坐在梨花桌前,正低着头,目光直直地盯着桌面,一动未动,就连身后有人靠近,也没察觉。    手里举着毛笔,迟迟未落,表面有些粗糙的宣纸上,没有一点墨迹。    她像是在想念远方的人,也似在琢磨着该如何下笔。    突然,笔尖微微一颤,一点墨滴落,落在有些年轮的落花木桌上,留下一颗深黑色的小圆点。    回廊角落的晚香玉开得正盛,花瓣纯白,因沾染了月色,花香比白日更加浓郁了几分。    夜越深,花香越是浓烈袭人。    这里不像是帝都,没有繁华的不夜灯火,也没有热闹的彻夜狂欢。    小镇古朴而安详,日子旧了,时间也慢了,人们大多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时光慢慢悠悠。    所以这里□□静了,安静到常晴仿佛可以听到墨水滴落的声音。    很轻微的声音,甚至找不出一个拟声词来形容。    常晴看了半晌,而后故意加重的脚步,走到木桌前的另一张石椅上坐下。    她手肘支着桌面,两手捧着下巴笑眯眯地看向于知希,“于于姐,你能教我写几个字吗?”    “可以。”于知希终于有了动作,她将笔轻轻支在石砚上,抬眸看向常晴,轻柔地问道,“你想写什么?”    “就长情吧,”常晴眨巴眨巴两下大眼睛,继续冲于知希笑,“长是长久的长,情是深情的情。”    大概是受之前纪叙许的那个长命百岁的愿望的影响,她鬼使神差地询问了一下老方丈长寿的秘诀,老方丈答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