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十五章 长川有灵(1) (第2/2页)
掌柜笑着说:“客官眼光真好,这匹是西北来的良马,耐力极佳,秉性也好。” 祁瑾满意地点头,掏出银锭:“就它,备好鞍,明早取。” 掌柜满口应下。夜风吹过,灯火映在乌骓的鬃毛上,如同流光掠过,连岑夙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。 回到客栈时,夜已将尽。楼下的大堂还亮着灯,有三两桌客人围坐着说笑,有人抱着孩子打盹,也有人醉眼朦胧地哼着小曲。掌柜在柜台后打算盘,见他们回来,还抬手笑着打了个招呼。 祁瑾推门进去,回首看了她一眼:“走吧,睡一觉,明日该上路了。” 岑夙扫过屋内那些陌生面孔,轻声应了一句:“好。” 次日清晨,天尚微亮。 岑夙与祁瑾结清了房账,取来昨日在夜市里买的马,二人一起出了绮霞镇。 乌骓毛色乌亮,背脊宽阔。岑夙先一步踏上马镫,翻身坐到鞍上。 祁瑾随后跃上马背,坐在她身后,伸手自然环过她的腰,将缰绳揽入手中。 岑夙看着前方缓缓延展的路,忽然道:“再往南七十里,有座途川城。” 祁瑾偏过头:“你想去那里?” “嗯。”岑夙垂眼抚了抚袖口,语气淡淡,却透着笃定,“那里是这一带最大的城,商贾云集,西北来的铁料都会在那里停。兴许能找到太初玄铁。” “好。”祁瑾答得干脆,“那就去途川。” 乌骓加快了些步子,蹄声在官道上有力回荡。晨雾被渐升的日光撕开,远处的山影却依旧朦胧。 他们一路向南。冬末的风依旧带着寒意,原野上枯草伏地,偶尔能见到几丛泛青的新芽,从冰冷的土壤里探出头来。 午后,官道渐宽,来往的商队也多了起来。载着皮货和粮料的大车缓缓驶过,车夫披着毡衣,嘴里叼着干草。 又行了大半日后,远处的城廓终于清晰起来。 高耸的土墙沿着地势而建,延绵数里。 城中有一条宽阔的大河,自北而南贯穿此地,将整座城市分为东西两半。河上架着三座巨大的石桥,商旅车马络绎不绝。 途川城也因此得名。 天光将尽,水面只余一线黯红。 乌骓在岸边低头饮水,水声因冬雪消融而显得急促。 岑夙俯身掬了些河水在掌心,冰凉的触感让她抬头望向对岸。 对岸的浅水中,立着一个女子。 她身着素衣,风掠过河面,带起一层微波,却没能吹动她的衣角。 岑夙神色一凛,就要念诀。 祁瑾伸手按住她的手腕,目光紧盯着对岸:“等等。” 那女子缓缓抬头,眉眼温婉,却透着一层病态的苍白,像是久病之人最后的影子。 她的唇轻轻动了动,声音与水声交织,低低传来:“……你们……能帮我吗?” “说说。”祁瑾抬眼看她,声线平静。 女子微微颔首,像是酝酿片刻才开口:“我等他……等了很久。” “我叫萧静姝。” 女子的声音轻得像风,吐字却很清晰:“我爹是途川城的司仓参军萧廷之,当初说我眼界太小,不该嫁给一个穷读书人。可后来见我日子虽不富裕,却清平安稳,又十分得夫君爱重,也就释怀了,还暗暗接济过我们。” 她缓缓抬眼:“出事那夜,我爹娘来到我们在东城家中吃了顿团圆饭,爹说回去要替他张罗一个小差事。大约是戌时初动身回府,夫君执意相送,送到安济桥南头,爹劝他莫再远送,夫君这才折返——按理该沿着上元桥方向回。谁知……再也没回来。” “据说是戌时三刻,桥头的更夫听见水里像是跌落一物的动静,又见桥栏影里有个书生的影子一闪不见。 “我得知此事后便一病不起,被接回娘家,爹娘也一直在帮我寻他,可我身子不争气,没过一个月就病逝了……大概是因为这个执念,死后我就成现在这个样子……我也找过很多地方,但因为白天不便出来,只能晚上出来找……” “你夫君叫什么?”岑夙开口。 “他叫阮程。”萧静姝抬眸,眼底仿佛燃起了一点微光,“他是城中书院的夫子,你可以带我去找他吗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